Web3內容生態困局:不只InfoFi 結構性問題引發思考

Web3內容生態的結構性問題:不只是InfoFi的影響

近期,Web3社區熱議InfoFi是否會造成"信息繭房"。經過深入思考和案例分析,這個現象實際上反映了內容傳播本身的結構性問題,InfoFi只是讓這一問題更加明顯。

從項目方角度看,InfoFi是一個加速器,旨在提高項目熱度和用戶認知。項目方會分配預算用於InfoFi活動,同時尋求營銷機構的支持,特別是那些能夠動員重要意見領袖的機構。

信息繭房的形成往往始於上層內容。知名意見領袖發布贊助內容後,中小型意見領袖跟風,再加上社交媒體算法的推薦機制,用戶的信息流很快被單一項目的相似內容充斥。

這種現象並非InfoFi獨有。在InfoFi出現之前,意見領袖接受贊助、發布廣告內容的做法就已存在。InfoFi只是將這種內容投放機制系統化,使傳播規律更加透明。

InfoFi提高了信息組織和傳播效率,但這種效率是在現有"注意力結構"基礎上的加速,而非顛覆。項目方傾向於將預算投向大型意見領袖,這些內容先行上線;InfoFi機制又激勵了中小創作者在短時間內集中輸出,社交平台算法隨即識別出熱門主題並持續推薦相關內容,形成閉環。

內容源頭相對集中,創作目標類似(參與、得分、獲得曝光),導致用戶接收到的信息雖表面不同但實質相似,產生被困在單一項目敘事中的感覺。

InfoFi並未制造信息偏差,但確實放大了原本存在的傳播結構偏差,將過去點狀分布、緩慢發酵的信息流轉變爲集中爆發、廣域覆蓋的流量推送。

用戶的焦慮主要來源於以下幾點:

  1. 內容重復性高:這是由項目方預算結構決定的,大量資源投向知名意見領袖,影響算法推薦,導致中小創作者跟風。

  2. 內容質量低、AI同質化嚴重:實際上,InfoFi的評分模型有對抗機制,純機械、無特色的內容難以獲得高分。高分內容仍需依靠優質敘事結構、觀點和互動數據。

  3. 活動上線初期充滿"硬廣味":當用戶察覺到集中性推廣行爲時,會產生本能抗拒。

解決方案可從兩方面入手:

  1. 弱化項目上線的儀式感,例如取消"listing"過程或爲所有項目提供看板。

  2. 引入自助投放機制,項目方通過數據看板直接空投,使內容傳播更自然。

理想情況下,項目方應避免提前公布空投計劃,而是在代幣生成事件後悄悄獎勵早期參與者。這樣可以培養用戶的自然參與習慣,而非刻意追求獎勵。

隨着機制完善,用戶會逐漸形成期望:參與不是爲了獎勵,而是出於真正的興趣,獎勵則成爲意外之喜。

InfoFi的核心價值在於讓原有傳播結構更加透明和放大。未來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構建更健康的傳播結構,無論是通過提高參與門檻、優化激勵設計,還是引導項目方更自然地設置空投預期,目標都是提升內容價值,而非僅僅追求數量。

如果能實現這一目標,InfoFi將不僅僅是一個流量工具,而是整個Web3內容生態系統的關鍵基礎設施。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GateUser-beba108dvip
· 23小時前
还不就KOL的圈钱把戏
回復0
链上小透明ervip
· 23小時前
真是分不清信息还是杂讯
回復0
HashRateHermitvip
· 23小時前
这个kol真是钱到位就带节奏
回復0
Ser_Liquidatedvip
· 23小時前
玩归玩 没人真信kol的话啊...
回復0
GasFeeLovervip
· 23小時前
还不如给我发gas fee呢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