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鏈創新探索:從以太坊主導到多元化發展

robot
摘要生成中

新一代公鏈的創新探索

區塊鏈世界中,比特幣和以太坊如同最耀眼的恒星,照亮了這片星域。它們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是因爲擁有獨創性的技術落地以及多年持續的迭代升級,由此積累了龐大的市值、繁榮的生態和活躍的社區。

在過去的加密貨幣週期中,不少新公鏈以超越以太坊爲目標,提出了各自的技術方案。例如Solana的歷史證明、Avalanche的雪崩協議和子網、NEAR的分片技術、Flow的共識和計算分離、EOS的並行處理和異步通信、IOTA的DAG結構,以及Polkadot和Cosmos的原生多鏈支持等。這些公鏈在某些時期內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隨着以太坊二層網路的發展,情況發生了變化。在DeFiLlama的公鏈TVL排行榜上,Arbitrum和Optimism超越了大部分替代公鏈。一些創新項目也將重心轉移到了二層網路,如從Avalanche遷移到Arbitrum的GMX。

既生ETH-Layer2,何生Alt-Layer1?

目前,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穩定發展,加上二層網路的快速增長,對替代公鏈市場造成了壓力。許多替代公鏈似乎陷入了停滯,這給新公鏈帶來了挑戰。以最近一年的Move系新公鏈Aptos和Sui爲例,市場對它們的態度變化很大。從主網上線前的熱烈期待,到上線後生態低迷和TVL數據不佳,熱度迅速消退。

盡管如此,繼續研發新公鏈仍然十分必要。從大規模應用的角度來看,Web3雖然已經擁有了DeFi、NFT、元宇宙等豐富的應用場景,用戶數量也達到了百萬甚至千萬級別,但與搜索引擎、即時通訊等成熟技術相比,發展空間依然巨大。如果將公鏈類比於傳統的雲計算,那麼公鏈服務的應用數量和用戶數量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遠未達到成熟水平。未來市場需求的變化將催生出更優秀的公鏈。雖然比特幣和以太坊已經取得了先機,但這並不意味着其他公鏈沒有生存空間和彎道超車的機會。

既生ETH-Layer2,何生Alt-Layer1?

在評估公鏈時,可以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方面入手。硬實力主要涉及技術創新,如P2P網路、共識機制、區塊數據結構、智能合約語言和虛擬機、代幣經濟等,以及技術路線與現狀的適應能力。軟實力則包括商務運作、生態建設和資本協調等方面。這兩種能力在公鏈的發展過程中缺一不可。

許多公鏈在技術方面進行了創新探索。Polkadot的Substrate框架支持區塊鏈的平行化和跨鏈通信。Cosmos通過Tendermint共識算法和IBC協議實現了多鏈互聯。Sei Network針對交易場景進行了優化。Solana的歷史證明(PoH)提供了全局時鍾機制。NEAR採用了Nightshade分片技術。Avalanche引入了雪崩共識。Flow設計了多節點架構。Monad實現了異步並發交易。

既生ETH-Layer2,何生Alt-Layer1?

源自Facebook的Diem項目雖然未能上線,但其技術積累衍生出了Sui Network、Aptos和Linera等項目。Sui Network採用了因果順序和對象模型。Aptos引入了Block-STM並行執行引擎。Linera提出了Microchains概念,類似於雲原生架構。

既生ETH-Layer2,何生Alt-Layer1?

這些創新型公鏈,特別是Cosmos系和Move語言系的項目,正在探索區塊鏈的不同可能性,挑戰以太坊的地位,推動公鏈技術的進步。隨着行業經驗的積累,未來很可能會出現融合多種優勢的新公鏈,實現大規模應用。我們有理由相信,基於這些創新技術,Web3世界必將誕生能夠承擔大規模應用重任的公鏈。

既生ETH-Layer2,何生Alt-Layer1?

ETH3.6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割肉清仓侠vip
· 08-09 18:13
难以超越ETH哈
回復0
NFT资深考古学家vip
· 08-09 15:52
新技术如繁星陨落,唯有以太坊历久弥新。
回復0
盲盒拆穿人vip
· 08-09 12:09
没有机会的,以太坊就是天花板了
回復0
深度DYOR达人vip
· 08-07 05:00
别笑了 layer2才是王道啊
回復0
断网验钞机vip
· 08-07 04:58
谁又在卷以太坊啦
回復0
钱包管理员vip
· 08-07 04:49
链间交互都不敢跨 还谈什么改变金融
回復0
MetaMask受害者vip
· 08-07 04:38
管它什么山寨链 又不如ETH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