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抽象產品助力Web3用戶理財 五大DeFi場景解析

Web3金融新趨勢:鏈抽象產品如何助力用戶投資理財

鏈抽象產品的用戶動力

新產品在早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實現增長。用戶使用鏈抽象產品的主要動力來源有兩個:一是優秀的產品體驗,能爲高頻使用場景帶來便利;二是實際的盈利能力,能幫助用戶獲得收益。

第一種動力需要時間積累,依靠口碑傳播和產品優化,最終實現質的飛躍。某知名錢包就是通過投入大量資源迅速提升產品體驗,讓普通用戶感受到鏈上操作的流暢性。

第二種動力則能在短期內直接見效。考慮到行業用戶的主要目的是盈利,這一特性不容忽視。2023年銘文熱潮中迅速崛起的某錢包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它解決了銘文管理和鑄造需求,確實幫助用戶實現了盈利。

目前,某鏈抽象標杆產品在用戶體驗方面已形成獨特優勢,但仍需開發更具粘性的使用場景,即如何幫助用戶實現盈利。

從資產交易到鏈上理財

鏈抽象DEX實際上成爲了"鏈上資金中轉站",用戶可以隨時參與各個生態。例如,用戶可以將資金主要以穩定幣或主流幣形式持有,當出現熱點時迅速轉移到相關鏈上參與。

便捷交易只是第一步,當用戶資金沉澱到應用後,理財將成爲更大的價值點。

Web3行業的三大核心需求是:資產發行、資產交易和資產管理。這三者呈遞進關係:首先解決資產發行問題,然後需要高效的交易工具,最後則需要優質的資產管理工具。

在資產管理中,除了基礎的資產保管,更重要的是提供資產增值機會,即理財服務。

DeFi使用場景

那麼,具體如何進行理財呢?

鏈上存在衆多優質DeFi產品,非常適合使用鏈抽象工具。在DeFi操作場景中,鏈抽象產品可以幫助用戶通過無感跨鏈操作獲取最大收益。

以下是幾種核心操作場景:

  1. 提供流動性

假設用戶在某鏈上發現高收益流動性池,但主要資產在以太坊上。使用鏈抽象產品,用戶可以直接用ETH在該鏈上提供流動性,無需先進行橋接。這樣可以快速參與熱門池,獲得早期參與者的高額獎勵。

用戶還可以頻繁調整流動性位置,追蹤最高收益率的池。

  1. 收益農耕

例如,用戶在某鏈上持有USDC,但當前收益率不如其他鏈上的項目。通過鏈抽象產品,用戶可以直接用該鏈上的USDC參與其他鏈上的農耕活動,收益直接存入鏈抽象帳戶。

跨鏈農耕使用戶能參與最優惠的項目,不受單一鏈資產限制。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鏈上的新項目或活動通常提供更高的APY。

  1. 借貸操作

假設用戶在某鏈上持有大量原生代幣,想用這些資產在以太坊上進行借貸。使用鏈抽象產品,用戶可以將這些代幣作爲抵押品,直接在以太坊上的DeFi協議中借貸。

通過選擇不同鏈上利率最優的借貸平台,用戶可以最大化借貸收益。甚至可以利用不同鏈的借貸利率差異進行套利,例如在低利率鏈上借入,再在高利率鏈上存款。

  1. 資產再平衡

對於資產分布在多條鏈上的用戶,可以根據市場動態調整投資組合。鏈抽象產品能讓用戶在幾步之內將資產從一個鏈轉移到另一個鏈上進行再平衡。

這樣可以迅速響應市場變化,將資產分配到表現最佳的鏈或DeFi項目中。通過定期再平衡,用戶能捕捉各鏈之間的收益機會,降低單一鏈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1. 套利機會

鏈上套利者關注同一種代幣在不同鏈上的價格差異。使用鏈抽象產品,套利者可以快速在不同鏈之間移動資產,實現低買高賣。

利用鏈抽象產品的跨鏈即時交易能力,套利者可以捕捉短時間內存在的套利窗口。無需擔心跨鏈交易的延遲或高額橋接費用,增加了套利操作的可行性和利潤空間。

總結

鏈抽象產品不僅可用於資產管理和交易,還能應用到各種鏈上DeFi場景中進行理財。

關鍵在於保持對市場趨勢的敏感度,這樣才能充分利用鏈抽象產品提供的便利性。

當然,鏈抽象產品仍需持續優化。目前許多產品剛上線,功能尚不完善,後續產品迭代可考慮如何便利用戶與各種DeFi進行交互。

DEFI19.9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RugDocDetectivevip
· 08-06 07:32
早期产品就是烧钱的大坑
回復0
Gas_FeeCriervip
· 08-05 15:23
体验好就是骗热度的
回復0
鲸落见证者vip
· 08-05 15:16
看上去又是割韭菜的新套路
回復0
空投爷爷vip
· 08-05 15:05
卷就完事了呗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