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波報告揭祕銀行鏈上布局:4年345筆投資,量子安全代幣化成新戰場

瑞波最新行業報告揭示傳統銀行正加速擁抱數字資產,2020-2024年間全球銀行累計完成345筆區塊鏈相關投資,總額超百億美元。摩根大通、高盛、SBI等巨頭通過早期基金押注基礎設施,巴西銀行斥資7.5億美元打造支付平台,匯豐更率先推出抗量子黃金代幣。本文解析銀行從實驗性試點轉向戰略級投入的三大路徑,及其對加密市場機構化進程的影響。

投資圖譜:銀行戰略轉型的三重路徑 瑞波報告勾勒出銀行布局區塊鏈的清晰脈絡:

  1. 早期基金布局:摩根大通、高盛、SBI集團聚焦種子輪及A輪投資,培育支付清算、資產代幣化等底層技術
  2. 區域重金押注:巴西Itaú銀行聯合BTG Pactual等向支付平台CloudWalk注資7.5億美元,創區域最大單筆投資
  3. 戰略控股整合:日本SBI集團收購德國Solaris多數股權(該平台運營歐盟首個合規數字資產交易所),拓展歐洲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2022年市場低迷,2024年投資金額同比反增,顯示銀行正從試探轉向戰略級投入。

G-SIBs謹慎進場:106筆交易背後的合作邏輯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採取“規避收購、側重合作”策略:

  • 平台型投資:重點扶持Talos(機構交易網關)、Fnality(央行數字貨幣結算網)、Partior(跨境實時清算鏈)等基建項目
  • 痛點解決方案:HQLAx解決抵押品流動性,TradeWaltz優化供應鏈金融
  • 規避直接風險:14筆超億美元級融資均通過有限合夥形式參與,保持業務防火牆 典型案例:摩根大通雖終止NYDIG比特幣托管項目(曾募資10億美元),但迅速轉向通過貝萊德、富達向客戶提供比特幣ETF。

量子安全代幣化:匯豐領跑下一技術前沿 匯豐銀行2024年的突破性實踐標志新趨勢:

  1. 技術革命:在香港推出散戶黃金代幣,採用後量子密碼學與量子隨機數生成技術,防御未來量子計算攻擊
  2. 模式創新:實現實物黃金碎片化持有,打通合規區塊鏈平台與大衆投資通道
  3. 戰略卡位:自建Orion數字資產平台,與摩根大通Kinexys形成技術對峙 這反映銀行核心共識:代幣化技術將提升金融市場流動性、可及性與效率,碎片化資產模型正重構投資民主化進程。

結語: 四年345筆投資勾勒出銀行進軍區塊鏈的激進曲線——從早期財務投資到控股技術平台,直至領跑量子安全代幣化前沿。當摩根大通、匯豐等巨頭自建數字資產系統,區域性銀行通過Solaris類平台接入生態,傳統金融與鏈上世界的融合已駛入不可逆通道。報告揭示的更深層變革在於:區塊鏈正從銀行的技術試驗田升級爲核心戰略基礎設施,機構資金管道一旦全面打通,加密市場將迎來量級躍遷。留給原生加密企業的窗口期,或許比預想更緊迫。

XRP1.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