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DAO治理中的憤怒退出機制及其演變

robot
摘要生成中

"憤怒退出":DAO治理中的權益保護機制

"憤怒退出"這一概念最初在DAO領域並不廣爲人知,但隨着DAO的發展和遇到的各種挑戰,它逐漸成爲業內熱議的話題。然而,對這一概念的理解仍存在諸多誤區,甚至一些專業媒體也常有誤用。

概念起源

2019年以太坊丹佛大會上,Moloch v1協議問世,爲創建捐贈型DAO提供了簡潔高效的解決方案。該協議僅400多行代碼,卻能有效地實現資金匯集和集體管理。

在DAO治理中,少數派利益保護一直是個難題。爲應對這一挑戰,Moloch協議引入了"憤怒退出"機制。

"憤怒退出"的運作方式

當一項提案獲得通過但某成員持反對意見時,他們可在7天寬限期內選擇"憤怒退出",從而在提案執行前撤回自己在合約中的剩餘權益。

這一機制有幾個關鍵特點:

  1. 由智能合約強制執行
  2. 僅限於對上一提案投反對票的成員
  3. 只能在提案通過但未執行的寬限期內進行
  4. 退出者只能取回合約中的剩餘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成員必須對DAO財庫有直接且可追溯的歷史投入,才能實現"憤怒退出"。

機制的演進

Moloch v2協議在v1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擴展了功能範圍,支持共同投資,從而開拓了更廣闊的商業應用前景。這一升級推動了Investment DAO的興起,如The LAO、Flamingo和MetaCartel等成爲該領域的佼佼者。

v2版本中的"憤怒退出"機制較v1更爲復雜,需要考慮已投資項目的股權或代幣權益,涉及歷史權益的確認和拆分。不同協議和變種在具體實施細節上可能有所不同。

常見誤解

許多人對"憤怒退出"的理解存在誤區。大多數DAO的結構和運作方式並不滿足實施"憤怒退出"的基本條件。例如,很多DAO成員並未直接向財庫注資,因此其成員資格與財庫餘額無直接關聯。

值得一提的是,Nouns DAO經歷了一次分叉,新合約支持了類似原始"憤怒退出"的功能。這主要是因爲Nouns DAO的運作模式更接近捐贈型DAO,每次NFT拍賣都爲財庫帶來可追蹤的資金。

結語

"憤怒退出"這一概念的演變反映了DAO領域的持續創新和思考。它不僅是一種技術機制,更代表了對自由、公正和共同體權益的探索。作爲去中心化組織模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憤怒退出"機制在DAO的發展歷程中扮演着關鍵角色,推動着我們對未來數字社會運作機制的思考和定義。

ETH-3.2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2
  • 分享
留言
0/400
虚拟土豪梦vip
· 15小時前
退出也要头铁
回復0
tx_pending_forevervip
· 15小時前
退出不如治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