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平台轉型:資產創新與資本效率的最後一搏

robot
摘要生成中

Meme熱潮過後,爲何某平台能成功"最後一搏"?

在加密貨幣領域,創新資產類型和提升資本效率是成功的關鍵。近期,一個Meme平台的代幣不僅登上熱門榜單,還獲得了某大型交易所的支持。與此同時,另一個項目也開始關注中文用戶羣體。這讓人想起了早期加密市場的全球化時代。

然而,本文並非聚焦於價格走勢,而是探討爲什麼Meme平台會選擇發行代幣,以及爲何在Meme大週期結束後,發幣仍能引起轟動。

把握最後的機會

這個Meme平台選擇發幣,是爲了最大化其作爲平台的價值。通常情況下,Meme平台作爲主流資產發行渠道的時代應該在某知名交易所推出類似項目時就已結束。而Meme本身的熱潮,則可以追溯到今年1月某政治人物相關代幣的發行。

隨後,我們看到了共識的分裂:某Meme平台與其合作夥伴分道揚鑣,各自專注於不同的業務方向。

奇怪的是,在近半年後,這個Meme平台的代幣不僅成爲焦點,還吸引了多個同類項目爭奪流動性。這與其他熱門賽道如DePIN、NFT、BTCFi和L2的情況大不相同,那些賽道通常不會在主流敘事結束後還能保持發幣時的熱度。

更常見的做法是在行業共識最集中時發幣,以榨幹市場流動性。例如NFT領域的某知名項目就是成功案例,而另一個老牌平台則錯失良機;DePIN領域也有成功和失敗的案例;BTCFi領域同樣如此。

理論上,某知名交易所推出Meme項目時就應該是這個平台的終結,但令人驚訝的是,它的代幣依然能夠掀起波瀾。這個平台爲即將消亡的賽道提供了一個完美的退出方式,成功捕獲了市場最後的價值。

​​Meme大潮退去,PumpFun 爲何能賺走"最後一個銅板"?

下一個可落地的場景

過去,加密行業認爲能落地就意味着走向大規模採用;現在,落地更多地被理解爲能完成最後的代幣發行。

雖然並非所有人都熱衷於Meme,但只要有人願意參與,作爲一種資產類型和發行平台就能維持基本生存。畢竟,總需要有一個平台讓人們交易各種獨特的數字資產。

從藍籌NFT到創世NFT,從政治人物代幣到平台代幣,一個時代就此結束。在加密市場的小週期中,Meme熱潮持續了6個月,比許多只持續2-3個月的技術敘事更爲持久。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平台使用的綁定曲線(Bonding Curve)機制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我們了解自動做市商(AMM)DEX的x*y=k公式,但綁定曲線的具體參數仍不清楚。

有趣的是,某社交平台也使用了綁定曲線。早在2020年DeFi夏天,實際上是AMM、訂單簿和綁定曲線三種機制的競爭,最終各有所長。

這個Meme平台留下的另一個祕訣是,綁定曲線提高了資本效率。Meme不僅僅是一種新的資產類型,該平台在產品設計上注重資本效率也是其成功的關鍵。

​​Meme大潮退去,PumpFun 爲何能賺走"最後一個銅板"?

結語

當前熱點已轉向RWA和穩定幣,繼續關注這個Meme平台可能意義不大。但它比某些單一產品和其他熱門賽道可能會有更好的生存空間。這個平台的思路值得借鑑。

創始人必須在一開始就設計好退出路徑,不僅僅是簡單的上市發幣,而是要考慮在加密市場大舞臺上,在走紅出圈後,如何在幕後找到合適的位置。

未來,永續合約DEX可能也會面臨類似情況,因爲訂單簿的鏈下撮合算法難以被復制。類似的還有DEX聚合器的路由算法、暗池DEX的交易撮合算法以及鏈上期權產品的流動性"引爆"算法。

特別是鏈上期權,目前面臨的困境與早期Meme交易類似:流動性太低,傳統的LP Token補貼模式似乎效果不佳。

鏈上期權產品在模式上也需要創新,要麼像Meme這樣原創加密產品,要麼類似永續合約對傳統金融產品進行改造。也許VIX指數可能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方向?

​​Meme大潮退去,PumpFun 爲何能賺走"最後一個銅板"?

​​Meme大潮退去,PumpFun 爲何能賺走"最後一個銅板"?

MEME-2.6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无常损失爱好者vip
· 7小時前
又见牛市快结束
回復0
APY追逐者vip
· 7小時前
牛市一触即发看好多
回復0
Web3教育家vip
· 7小時前
现在需要资本来支持表情包。
查看原文回復0
清醒的梦游者vip
· 7小時前
机会总是给准备好的人
回復0
Hodl熊本熊vip
· 7小時前
慌什么抄底正当时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