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在使用AI的過程中,我們去問它一個問題,它回答得頭頭是道,可我們沒法知道這句話到底是怎麼來的,是“猜”出來的,還是真的在哪段訓練數據裏看過。這就好像你問一個人問題,他告訴你了答案,每句話都說“我覺得是對的”,但從來不給出處。
簡單理解,傳統語言模型用的是 n-gram 技術
1️⃣uni-gram 是看單個詞
2️⃣bi-gram 是兩個詞連在一起
3️⃣tri-gram 是三個詞組合
以上的語言邏輯會提供一部分上下文,但內容十分局限,只看現有的問題,根據小語句關聯來回答,但忽視當前問題在整個對話的邏輯。
而 Infini-gram 是另一個思路。它不僅看現有問題,而是用一種類似“符號匹配”的方式,把模型輸出的每個片段都拿去對照訓練集裏所有可能出現的“語句”,看它到底是從哪裏學來的、和誰的貢獻有關。
比如你問模型:“怎麼判斷一個錢包是Bot?”
一般的模型會告訴你:“這種地址通常在極短時間內高頻交易多個DEX合約。”
它背後的技術其實挺硬核的,用的是基於 suffix-array 的 ∞-gram 框架 —— 本質上,它把訓練集裏所有片段都提前建好索引,輸出的時候直接比對,不需要重新跑模型,也不靠梯度計算。這意味着快、穩、可復現。
對用戶來說,你可以知道模型回答是不是“原創”還是“搬運”
對數據貢獻者來說,你可以獲得應有的“署名權”甚至“經濟激勵”
對監管機構來說,這提供了一個“可解釋”的接口
OpenLedger 正在做的,不是讓模型更“聰明”,而是更“負責任” —— 回答每句話時都能說清楚:“我爲啥這麼說,我是從哪學來的”。
在我看來,OpenLedger 提出的 Proof of Attribution 系統是“可信 AI”邁出的關鍵一步,也可能是構建數據所有權和貢獻溯源的核心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