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五月回顧:加密採用增長與宏觀變局並存
加密市場五月回顧:採用增長與宏觀環境變化
市場分析
市場情緒與定價動態
盡管近期出現反彈,加密市場整體情緒仍顯低迷。資產多元化和價值儲存需求依然強勁,這源於股票和債券估值風險以及貨幣價值波動。比特幣價格主要受短期交易者影響,對宏觀經濟環境和流動性問題較爲敏感。在联准会維持利率和量化緊縮政策背景下,加密貨幣對流動性條件高度敏感,近期可能引發市場波動。
香港ETF表現不及預期
香港新推出的ETF表現不及預期,交易量僅1120萬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市場交易量高達6.55億美元。美國上市的比特幣現貨ETF也出現明顯資金外流,雖屬市場正常波動,但也反映出比特幣表現相對穩定。
穩定幣市場動態
某知名穩定幣發行商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引發市場擔憂,但分析認爲國債市場有足夠能力應對潛在清算。該公司與某數據分析機構合作識別高風險地址,顯示其在地緣政治緊張和制裁加劇背景下應對監管挑戰的決心。
監管環境變化
美國衆議院投票通過廢除SAB 121,這一舉措可能允許銀行提供加密貨幣托管業務。盡管面臨否決威脅,但兩黨支持的廢除行動反映了將加密資產納入傳統金融體系的重要進展。
交易平台業績強勁
受加密貨幣交易量激增推動,多家交易平台報告第一季度業績強勁。零售交易者數量顯著增加,機構交易量也實現增長,凸顯加密市場零售和機構投資者的濃厚興趣。
政治影響力上升
加密貨幣已成爲美國選舉辯論的關鍵議題,尤其在搖擺州。相當比例的選民認爲加密貨幣非常重要,影響了競選策略。政界人士對加密貨幣的態度差異反映了圍繞創新、金融自由和監管的廣泛辯論。
印度市場發展
多家交易平台在印度金融情報單位成功註冊,標志着印度向受監管的加密經濟邁進。考慮到印度龐大的交易和去中心化金融用戶羣體,該市場展現出顯著增長潛力。
ETH現貨ETF獲批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準首個以太坊現貨ETF,標志着加密貨幣在美國合法化進程中的重要裏程碑。此舉預計將增強市場流動性,支持以太坊網路上的進一步創新。
倫敦證券交易所新動向
比特幣和以太坊交易所交易票據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爲專業投資者提供了便捷的加密貨幣敞口途徑,延續了爲加密投資提供更順暢入場渠道的趨勢。
ETH流動性轉移
過去一年,以太坊流動性明顯從美國轉向亞洲,可能由美國監管不確定性引起。最近批準的ETH現貨ETF可能扭轉這一趨勢,有望促進淨流入並改善市場流動性。
紐約證券交易所新計劃
紐約證券交易所計劃上市現金結算的比特幣期權,待監管批準。此舉以及對現貨加密貨幣上市的興趣,預示着可能的重大進展,反映機構對加密資產的逐步接受。
Mt. Gox退款進展
已破產的某交易所即將開始退款程序,向債權人返還恢復的比特幣、比特幣現金和現金。盡管具體時間尚不明確,但受托人已轉移約14萬枚比特幣爲退款做準備。市場對此長期有所預期,且退款將分階段進行,可能不會對價格造成顯著影響。
宏觀洞察
消費者信心上升
美國消費者信心5月意外上升至102,打破連續三個月下降趨勢。盡管對當前經濟樂觀情緒強烈,但對未來一年內可能出現衰退的擔憂依然存在。通脹預期略有上升,反映出對成本上升的持續焦慮。
穩定幣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
俄羅斯大型金屬公司開始使用穩定幣與中國合作夥伴交易,繞過傳統銀行系統。這一趨勢凸顯了穩定幣在跨境支付中的效率,可能促使監管機構考慮制定更明確的法規。
日本推動代幣化
東京推出補貼計劃支持證券代幣發行,覆蓋大部分成本。此舉將東京定位爲代幣化市場的關鍵參與者,可能推動經濟活動和創新,吸引更多企業探索這一新興領域。
地緣政治局勢
臺海局勢緊張加劇,中國在臺灣附近增加軍事活動。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訪華加強兩國在軍事和技術領域的聯繫,挑戰美國影響力,顯示全球權力格局的轉變。
國際貿易結算變化
沙特考慮將與日本的石油貿易改用日元結算,可能提振日元,減少日本對美國國債的需求。中國和塞爾維亞同意增加以人民幣爲基準的貿易,進一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這些發展反映了全球經濟關係的轉變趨勢。
總結
五月市場呈現出加密貨幣採用增長與宏觀環境劇變並存的局面。消費者信心上升、監管環境改善和機構參與度提高等積極因素與地緣政治緊張和經濟不確定性並存。創新追求和金融穩定需求仍是市場主導力量。未來,保持信息靈通和適應能力將是駕馭這一動態市場環境的關鍵。